統計資料顯示,電子電器產品若在初始設計階段未對其電磁兼容性給予充分的考慮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那么其電磁兼容性合乎標準要求的可能性不足30%。而且一 般地說,在產品研制、試制和生產幾個階段,電磁兼容問題考慮和解決得越早越好。這就要求研發人員應掌握一定的電磁兼容設計知識,并將其應用在產品研制階 段。
電磁兼容設計包括電磁干擾抑制和防護兩大方面。
電磁兼容設計的基本方法一般有三種:問題解決法、規范法和系統法。問題解決法是過去應用較多的方法。它就是在發現產品在檢測中出現問題后進行改 進。這種方法雖然具有針對性,但很可能導致成本上升,并影響產品及早上市。規范法即在產品開發階段就按照有關電磁兼容標準規范的要求進行設計,使產品可能 出現的問題得到早期解決。系統法是近些年興起的一種設計方法,它在產品的初始設計階段對產品的每一個可能影響產品電磁兼容性的元器件、模塊及線路建立數學 模型,利用輔助設計工具對其電磁兼容性進行分析預測和控制分配,從而為整機產品滿足要求打下良好基礎。當然,無論是規范法或是系統法設計,其有效性都應是 以zui后產品或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或檢驗結果為準則,必要時還是需要結合問題解決法才能完成設計目標。
電磁兼容設計的內容包括:①分析設備或系統所處的電磁環境和要求,正確選擇設計的主攻方向;②精心選擇產品所使用的頻率;③制定電磁兼容性要求和控制計劃;④對元器件、模塊、電路采取合理的干擾抑制和防護技術。
電磁兼容設計的主要參數有:限額值、安全裕度和費效比。
解決電磁兼容問題,一般可采取接地技術、濾波和吸收技術、屏蔽和隔離技術等技術。接地屬于線路設計的范疇,對產品電磁兼容性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可以說, 合理的接地是有效的電磁兼容設計技術。濾波是抑制傳導干擾zui直接有效的辦法。另外,由于良好的濾波抑制了干擾源的泄漏,所以也利于解決輻射干擾方面 的問題。對于瞬態脈沖干擾,zui有效的辦法則是使用脈沖吸收技術。屏蔽是抑制輻射干擾的有效辦法。應用時應注意,屏蔽措施經常要與濾波和接地共同使用才能發 揮作用。屏蔽可理解為隔離的一種方法,但隔離所包含的內容不止于此,它還包括位置的遠離和傳導干擾路徑的切斷(如使用光電耦合器切斷地環路干擾)等。目 前,市場上有大量的電磁干擾對策元器件可供選擇,使用很方便,但也會增加產品成本。其實,一個產品若在設計階段注意選擇合理的元器件,并優化線路和結構布 局,必要時再加上適當的屏蔽和濾波等措施,那么其電磁兼容性能便不會存在大的問題。